那天跟朋友聊天聊到:
有些人訴說著沒把握的事時,就會搬出「很多人都這麼認為」來證明自己是對的,就好像頓時背後站了很多人支撐自己的理念一樣。但,如果自己夠自信,又何需靠「別人也是這麼覺得」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?(這其實是不自信的象徵)
真正自信的人會說:我是這樣想的。以一擋百,自己就能發光,無需誰來襯托。
傾聽是人際互動非常重要的一環,如果一個人不願意傾聽,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要別人了解他的人生有多苦,別人有多惡毒對他有多壞,那我們又何必費心再多費唇舌點出這個問題?問題依舊存在,但,這是誰的問題?(這其實是想要被愛)
我覺得你很重要,所以我傾聽你 or 我只想被關注,所以你們必須關心我聽我說。
在批評與指責環境下長大的小孩,自我價值感也較低,因為不想再被指責,所以用打撃別人來確立自己的價值,透過挑剔以獲得控制感與安全感。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欺騙的時候,我們又何需點出問題?(這其實是不安全感在作祟)
你怎麼這樣做?你為什麼要那樣?你應該要怎麼做,你怎麼都不會!如果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問題,那生命中碰到的人都會是有問題的人,直到某天發現有問題的其實是自己。
不如意的人事物出現在我們生命中,其實都是來讓我們看出自己的恐懼、貪婪、匱乏、不敢拒絕、沒有界線…等,當然我們還是可以繼續怪別人,跟這些人斷絕往來,離開這樣的環境,但相同的事件就是會一再發生,直到我們意識到:別人不痛也不癢,真正生氣的是誰?為什麼這些事會一再重複的發生在我身上?
若我們意識到好像哪裡不對,我們才會想要開始看到問題背後的真相,進而改變自己,讓自己懂得在當下替自己發聲拒絕拉出界線,不再是事後抱怨批評;了解自己是因為需要被愛而停止索取;知道自己的不安全感只有自己才能填滿,就不再投射別人的恐懼。唯有這樣,那些我們一直以來所認為的討厭鬼才不會繼續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。
沒有誰的人生是簡單的,過與不及的拿捏都是功課,如果連自己都不認識,那只能說人生尚未開始。年紀跟智慧不是成正比的,了解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,解鎖的竅門就從「為什麼有情緒」開始。